查看原文
其他

啊喂!我想吐槽微博的转发生态已经很久了

纯银uncle 产品犬舍 2022-12-20

@纯银

离开微博一年,回微博之后取关了 300 个水转发博主,他们的转发量与原创量相比,通常 5 比 1 起步,10 比 1 也屡见不鲜。

微博由于算法分发能力的缺失,高度依赖转发带来的信息流动性;同时以新闻立站,也高度依赖转发带来的新闻传播与发酵能力。
与此同时,转发持续地削弱了微博的媒体价值。

1、对订阅者来说,过多的转发行为带来了订阅质量的不确定性。我们通常因为 “人设” 或者 “高热内容” 去关注一个人,有着模糊但同源的关注预期,然而相对原创内容而言,转发的主题更分散,转发合口味的概率远低于原创。

2、微博把转发的表达能力做得太好用了,促成了转发的被滥用,经常是表达欲压倒内容价值。比如转发夸自己的评论来自夸,转发骂自己的评论来对骂,转发的信息增量价值极低;又比如叠加多条水转发,导致转发的主贴屁话连篇。最终结果都是信息流质量劣化。

3、在转发中,大量存在 “使用影响力” 的动机,比广告更常见的是把转发视为 “圈子社交行为” ,其中含有大量的低质量内容。转发被视为廉价的社交货币来使用,使信息流质量劣化。

4、微博作为一个新闻立站的平台,常常藉由转发,尤其是水转发来表达时事立场,导致时间线上的时事浓度过高。这不仅增加了管控风险,也严重损害了内容多样性。

5、部分 KOL 沉溺于使用影响力,泛滥的水转发淹没原创,或是过度突出扁平化的时事立场,令自己的人格画像模糊——而鲜活的人格本应当是开放性图文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毕竟我关注的是一个鲜活的人,不是一个分发机器人或者挥拳喊口号的人。(普通用户亦是如此)

前前后后被我取关的 300 个 KOL,通常每天转发 10 条微博以上,原创 1-2 条。相比起来,小红书博主每周只需要发布 1-3 条内容,即可通过算法分发获取最大化收益。微博多出来几十倍的发帖量,并没有创造几十倍的收益,只能说是弥补了算法缺位所损失的信息流动性,也给了 KOL 廉价的互动满足感,然而信息流与画像质量却因此而劣化。

在我眼里,这破坏掉了媒体匹配 “创作与阅读” 的能力,把低匹配率的内容硬塞进订阅者的时间线。但在现代社交媒体中,对内容匹配能力的器重并不亚于优质内容供给,或者说微博已经不算是一个 “现代社交媒体” 了,作为前朝元老,它的产品理念还活在 2016 年之前。

这时,如果有产品加入竞争,形态向微博看齐(以短文本为主),分发向现代社交媒体看齐(强依赖算法,无转发机制),注重创作与阅读的匹配度,是否有市场机遇呢?

可能有,但在目前的言论管控力度下,恐怕谁也不愿意来图文平台火中取栗了。

PS:特别有意思的是,微博对 “转发” 功能开放性的态度,反而造成了内容质量的劣化。而功能高度保守的小红书,却因其高质量的内容,成为百度之后的第二大搜索引擎。

相比之下,另一款社交媒体,即刻的转发就 “转发体验” 本身来说是不好的(尤其是多层转发的阅读体验),但强调转发语,弱化被转发的主体,在不削弱人格表达的基础上,保留了转发的信息流通价值。

故而即刻重人格,微博重新闻,抖快红重匹配。

@思源
我认为你这样想,是因为你是一个对「信息质量」「内容价值」「合口味」「转发内容与人格画像匹配率」都有极高要求的人。
而我这样的普通用户才是大多数,所以会有水转发——毕竟原创内容创作难度比较大,博主如果不转发,自己在粉丝中的影响力就会大幅降低,人们不会因为你水转发而取关你,而会因为你不转发而遗忘你。

@纯银

的确我对内容特别敏感和挑剔,这会带来两种解读:

  • 因为我太挑剔,所以我感知的问题是用户层面不太重要的

  • 因为我很敏感,所以能感知到更深层次的问题

我们首先从 “媒体” 的视角来观察这个问题,「创作与阅读的匹配」是否重要?我相信没人会说 “不重要” 。
那么我提到的第二点,表达欲压倒内容价值,转发提供的信息增量价值极低;第三点,转发作为社交行为,含有大量低质量内容;第四点,转发令时事浓度过高,内容多样性不足;这些都是天然成立的,损害了创作与阅读的匹配度。
如果我们从 “社交媒体” 的视角来观察这个问题,第五点,泛滥的水转发令人格画像模糊,显然也是成立的,损害了社交媒体的竞争力。
思源提到普通用户不像我这么挑剔,只会影响我的第一点论述,即 “转发合口味的概率低于原创” ,这个问题的重要程度如何。
“微博越来越不好看了” ,这不仅是我回归微博的个人感受,也是我观察到的大量的负反馈。这时,我们分析自己的时间线,定期取样看 50 条内容,其中转发有消费价值的占多少?原创有消费价值的占多少?在我的时间线上,转发完败于原创,差距相当之大。
从个体的层面,平台重视「创作者的体验」>「粉丝体验」。
从全局的层面,平台重视「一整个消费侧体验」>「创作侧体验」,因为流量在哪里,创作者就在哪里。所以思源提到的,包括 “创作难度大,博主刷存在感,获取廉价互动” 这些理由,虽然对博主个体成立,但站在平台层面,应该以消费侧为导向——这也是抖音,快手,小红书快速崛起的根基。

@never

这对微博来说,是个结构性困境。所以他们只能把新闻资讯这个核心抓住,剩下的bonus看能捞多少捞多少。

快手内部其实多次讨论过 “转发” 功能。站在UGC社区的角度,转发是非常好的降低用户生产门槛的功能,评论顺手转发,投稿量会大幅提升。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实装这个功能。我相信抖音也有类似的讨论。
这里其实有两个核心场景,
一个是主feeds,比如抖音首页,这个页面的第一目标就是消费。抖快的视频生产成本显著高于图文,依然没提供转发,是因为不缺转发带来的消费内容增量。而作为匹配能力,算法分发显著高于社交分发。
另外一个是社交场景。作为细分场景,现在大抵用私信分享,评论区@来满足。主feeds增加转发,体验有增益,但不高。
转发做轻做重,核心还是:缺不缺投稿;算法分发能力够不够。
即刻的转发目前对主feeds污染还不大,不是产品策略做得有多好。而是主要用户把即刻当早年的朋友圈用,大家倾向于表达自己。

@纯银

如果用转发来实现社交场景的需求,“私域对话” 和 “公域输出” 混淆在一起,导致人格画像模糊,创作与阅读的匹配率低下。

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 “媒体属性” ,一开始可能是没想清楚的,(发帖的)社交行为污染了媒体属性,但(发帖的)社交行为并没有给微博带来显著的收益。
小红书同样作为图文平台,注意力全放在媒体价值上,一帆风顺,也可能是 follow ins 路径的自然结果。
加法容易减法难。


内容来自“用思考交换思考”的 PM 思辨社区「犬校」。©2017-2022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查看犬校加入方式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